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儒家 > 正文

《中庸》及其现代意义(3)

时间:2019-12-31 20:12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郭齐勇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中庸”的思想,起源于上古时代。《论语·尧曰》记载,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唯一告诫的话是,一定要做到“允执其中”,“允”是信的意思。

  《中庸》论官德及其现代意义

  管理总是人的管理。在一定意义上,管理主体自身的人格修养、智慧、方法与管理工作的实效密切相关。

  (一)为政在人,取人以身

  《中庸》讲“为政在人”,即政教兴废与人有关,政治、管理在于是否得人(贤臣)。有得力的、全心全意负责的人,某种理念与政治就推行得好,好像把树种到适合这种树木生长的土壤中一样。制度是靠人,靠团队来执行并落实的。以相宜的人施政,能见成效,就如同河滩上的蒲苇能快速生长一样。国君要想处理好政务,关键在人才。选取什么样的人才呢?“取人以身”,取人之道,在于其人之修身与否。“身”指已修之身。“修身”是要走人人都走的大道,“修道”是依据于天赋予人的本性仁德。“仁”就是爱人,博爱众生。其中亲爱自己的父母是仁中的大事,仁是把爱亲之心推广到爱民、爱百姓。“义”是能分别事理,各得其宜,其中尊重贤人,把贤人提拔起来为社会服务是最合宜、正当的事。

  (二)德位相称,素位而行

  儒家关于德与位的关系,有很多讨论。儒家主张德、位、禄、名、寿、用的相称,这当然是理想。《中庸》托孔子说:“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有大德的人,理论上应当有尊位、厚禄、美名,甚至高寿。上天化育万物,顺其材质而予以厚施,可以栽种的就培植,要倾倒的也只好让它倒下。管理者要使各种人才、各级员工的德、位、禄、用相匹配,使之各遂其性,各显其能,这是儒家治平天下的一条重要原则。

  作为官员、管理者本人,“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素位”,“素”指现在,“位”指所居的地位。“素位而行”是安于现在的官位。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职位去做他本分的事,不要有非分之想,不希望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富贵、贫贱、夷狄、患难的地位,就做在这个位置上应当做的事。守道安分,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在何处,君子都是悠然自得的。只求端正自己而不乞求于人,心中泰然,自然没有什么怨恨,不怨天尤人。而小人却要冒险,想侥幸得到非分的利益与不应得的好处。可见君子、小人有不同的心态。做官要有基本的官德、操守,君子光风霁月,超然物外。

  (三)和而不流,去谗远色

  孔子回答子路问“强”。孔子说:您所问的是什么强呢?是南方的强?还是北方的强?还是您自己以为的强呢?用宽容柔顺的道理教化人,不报复别人蛮横无理的欺侮,这是南方人的强,君子安于此道。用武器甲胄当卧席,直至战死也毫无惧色,这是北方人的强,强者安于此道。“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矫,音狡,强貌。君子“和而不流”,与人和平相处,但有节操与原则,不曲顺流俗。守住中道而不偏倚,岂不是真正的强吗?我们强调“和而不流”,不要跟风赶浪,随波逐流。既要善于与各色人等打交道,又要心中有一杆秤,不能上当,抵住诱惑,绝不与丑类同流合污。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即孔子为哀公讲治理国政的九条大纲:修身,尊贤,亲亲,敬重大臣,体恤群臣,慈爱庶民,招徕百工,怀柔远人,安抚诸侯。其中特别讲“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齐”通“斋”。这是讲斋戒明洁,整齐衣冠,庄敬自尊,不合礼节的事不敢妄动,这样用来修身。不听诬陷好人的坏话,远离女色,轻贱财货,重视道德,这样用来劝勉贤人。我认为对今天的官员来说,“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仍然十分重要。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