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儒家 > 正文

《中庸》及其现代意义(4)

时间:2019-12-31 20:12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郭齐勇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中庸”的思想,起源于上古时代。《论语·尧曰》记载,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唯一告诫的话是,一定要做到“允执其中”,“允”是信的意思。

  “中庸”思维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一)“和”与“中”

  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和”主要指“和谐”及“多样统一”。孔子讲“和而不同”,《中庸》讲“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是强调保留差异,容纳相异的人才、意见,保持一种生态关系。中国哲学关于天、地、人、物、我之间的“和谐”思想、“宽容”思想,不仅为人类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和人文环境的生态平衡提供了睿智,而且是现代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资源。现代管理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内在自我的协调关系,强调一种宇宙一体、普遍和谐的整体观念。儒家观念中的宇宙家族思想及推己及人、仁民爱物的意识,在未来世界具有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对于事业与企业单位之间及内部人际关系的处理,乃至效益的显发有着重大的意义。

  “中”是天下最重大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道路。将“中和”的原理发挥到极处,天地就清宁了,万物的生长就茂盛了。这里的“和”或“中和”,是人生实践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它具有通过实践追求以使现实与理想统一的意味。

  (二)“执两用中”,其中有权

  中国哲学讲偏反,讲对立,但只是把偏反、对立当作自然、社会与思维运动长链中的过渡环节。相比较而言,更喜欢“中和”“中庸”“两端归于一致”。“中和”和“中庸”不是否定矛盾、偏反、对立,而是在承认矛盾、偏反、对立的基础上不走极端,求得一种动态的平衡,保持弹性,追求一种整体的和谐,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在今天的管理工作中,对于统一与多样、集中与分散、创新与守成、放与收、宽与猛、变与常等,都有“两端归于一致”的方法论问题。

  孔子有“叩其两端”之说,意即如果有不明事理的人来问我问题,我就从首尾两端去盘问,从中发现矛盾,然后把问题综合起来予以回答。所谓“执两用中”的方法论,“执”就是把握,“两”就是统一体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两种力量或方向。这种方法论主张把握事物中两方面的多重联系,运用无过无不及的中道原则行事。

  (三)“两端一致”,保持弹性

  “中庸”只是平常的道理,于平常中见“道”。“尚中”“执中”的管理方略,对“过”与“不及”之两端持守动态统一,使各种力量与利益参和调剂、相互补充,在大小、刚柔、强弱、周疏、疾徐、高下、迟速、动静、进退、隐显之际保持弹性,具有一种节奏感,实在是一门高超的管理美学。这可以与现代管理学互动。

  作为标准的“中”并不总是固定的,它不是僵死的原则,而是随具体情况、具体条件的变动而变动的。中国思维方法不承认对立、矛盾双方之间有一条僵硬不变、截然不可逾越的界限。“时中”指随时节制,合于中道。儒家讲“趣时”,即根据时势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常规,采取适宜的措施。这里的“时中”,其实也包含了“趣时更新”的一部分内容。“中庸”也是道德最高的标准,在道德领域中含有中正、公正、平正、中和的涵义。因为中是正道,所以不偏。

  “中庸”具有普遍的方法论的意义。这种方法论亦取之于自然。大自然的阴阳是相辅相成、动态平衡的,不偏向一个极端。“中庸”的方法吸纳了天地自然对立调和、互动互补的原则,并以之调和人类自身与天地、与万物的关系,达到中和的境地,使天地万物与人正常地发展。“中庸”之道又是人间之道,可以调节伦常关系、社群关系。

  “中庸”思维方法论强调矛盾对立的中和,使两端都可以同时存在,都可以保持各自的特性,促进两端彼此互动、兼济、反应、转化。世界上的矛盾不一定都发展到一方消灭另一方的地步。在多数情况下,矛盾的统一取中和的状况,既有矛盾、偏反、对立、斗争,同时彼此渗透,共存共荣。这种方法论重视对立面的同一性,强调依存和联结,以及两极或多极对立间的中介关系及其作用。

  “中庸”之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官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要学会保持中道,即孔子所谓“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太亲近或太疏远都不好。就我们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来说,我们也要在有为与无为、动与静、虚与实之间保持弹性。

  在管理工作与公司文化中,在处理人与人、事与事的关系中,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内在的身心关系中,在家庭内部与外部,在处理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宗教之间、文化之间等复杂事务中,我们如学会了“中庸”的方法论与境界论,就有了大智慧,就可以坦然对待。

  珠玑妙语

  “中庸”之道不是不要原则,不是迎合所有的人,那是滑头主义的“乡愿”。

  古书要诵读,不能只是看。读书出声,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读出其韵味与真意。

  普通人要通过后天修养的工夫,使本具的善性呈现出来。这是经由求诚而最后达到诚的境界的过程。

  做官要有基本的官德、操守,君子光风霁月,超然物外。

  君子“和而不流”,与人和平相处,但有节操与原则,不曲顺流俗。

  中国哲学关于天、地、人、物、我之间的“和谐”思想、“宽容”思想,不仅为人类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和人文环境的生态平衡提供了睿智,而且是现代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庸》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及国学院博士生导师 郭齐勇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