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儒家 > 正文

儒法之间

时间:2019-08-06 12:38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崔庆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儒法之间,知其刚、守其柔,以法统六合,以儒化四方,尽得其善。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更适合的制度。

  “百代皆行秦政治”,秦制是历经兴衰之变的结晶,对于中华文明影响深远。战国混沌,群雄并起,百家之言,仁智各见,儒家一路西传,渐成儒法之变。秦合其道,遂兴其国,而有天下。倏忽二世而亡,与其说秦失其道,不如说秦失其变。由儒至法,富国强兵,由法至儒,归化四方。儒法之间,秦迈出了第一步,但之后止步不前,各种探索则成为汉家教训。

  转折之叹

  秦历经500年,方成巍巍帝国。后人往往叹惜仁厚的扶苏未能继承大统,其实更应感慨秦始皇已经开始、却没有完成的儒法转折和融合。

  夫子千年一圣,奠定儒家基础,为众生描绘了自己的理想国,但风起云涌之际,儒道难施。夫子之后,儒家一分为八,以为正宗,今人却少之,八派之外,子夏之儒梦想依然。子夏深秉夫子初心,不好为吏,得魏文侯尊奉为师,西河开坛,学人闪耀,组成魏国崛起的基础班底。儒家的内圣外王,催生魏国变革的“内儒外法”,“非儒之儒”取得成功,造就天地人和。商鞅秉承子夏之教、李悝之法,向西入秦,更进一步,内外皆法,利出一孔,严厉刚峻,将秦之国力催为至刚至猛境界,横扫六合,终成一统。

  大势既定,人心思安,儒家有再兴之望。秦自昭襄王起,儒学智慧已不废江河,秦始皇更是看到了儒家之能。他在最后十年奔波巡抚,希冀在军事统一后统一文化,以巩固帝国社稷。十年辛劳,诸多石刻载道宣教,儒家理念闪烁其中,这实乃大秦尝试转折的希望之光。逆取顺守,各有其时,儒法并行,有所偏重,才能为帝国稳固基础。遗憾的是,秦二世没有体会始皇深意,使刚刚启动的法儒变轨离析分崩。

  不变之危

  秦需要解决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在辽阔的疆域之上达成深度认同,这不仅需要改变六国,更需要改变自己。世无坦途,肯定否定相互递进,才能实现螺旋式上升。变是发展的主题,也是发展的动力,但否定自己最难。

  商鞅变法,从全面否定秦之早期儒家文化为发端,“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辨、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去此十者,敌不敢至”。秦以法兴,狂飙突进,但从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看,秦有重新自省的迹象。六合既定,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郡县治天下,法家塑形,还需儒家聚心,内部整合代替了外部扩张,成为帝国的首要问题。从浅表的聚集到深度的融合,整体策略更宜顺势而为,塑造与之匹配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法儒并重,以变互融,或许是解决大国治理难题的最佳选择。

  秦有天下,但法家文化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战国风云变幻,晋国衰落后,秦、齐、楚为三极,酝酿了三大文化。齐享盐铁之利,自居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浓厚,崇尚内圣外王。楚物产富饶,无温饱之忧,恣意率性,黄老之学有其根基。秦地处西陲“国虽小,其志大”,接受法家思想,发展如日中天。军事统一并不自然获得文化优势,更难达到文化征服。秦虽在地理格局上实现了一统格局,但在文化领域却长期未能融合齐鲁文化和楚文化,遂有不变之危。通万变之法,才能融六合之聚。

  汉取教训

  变化和包容从本质上看,是缔结命运共同体的过程。秦未完成的任务,落在了原本柔弱的汉朝。400年通变之路,儒、法、道相互融合激发,推陈出新,共同塑造中央之国的雏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一种价值导向,在国家治理层面,汉家朝堂绝不是儒生天下,法家、道家都有一席之地,各扬所长。文景时期推崇黄老之术,武帝又“独尊”儒术,本质上是国家治理的回归,从法家一极经历道家一极,回归儒家一极,以至三家汇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治国理政策略在汉初实现了一次轮回。儒法之间,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是大国持续发展的秘密。大汉就像锐意进取时期的秦国,充满了以变求进的蓬勃朝气,对法、儒、道兼收并蓄,泱泱大国吐纳天地,拥有了完整的生命周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边疆、六国之众在时间的酝酿中,得以充分融合。道家比儒家更加宽缓,也深深嵌入大汉文化。无为而治,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儒法在其外,道本在其中,三家汇流,终成大统。

  汉尊儒术,绝非腐儒,德法两手未有偏废。汉朝始终对于儒家“是古非今,眩于名实”的形式主义保持高度警惕。汉宣帝教导太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文帝纳贾谊之“治安策”,景帝举晁错之“削藩策”,武帝行主父偃之“推恩令”,德法同行并重,成就大汉400年基业。

  汉朝的稳定性来源于柔韧性,从包容到聚合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把个人和国家联系在一起,修身治国平天下,孝亲融于法度,家国自成一体,德法相得益彰,无事国富,有事兵强。二是不断地吸引同化参与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接纳能力,国家治理灵活有效。金日磾本为匈奴休屠王子,后为汉宫养马奴,凭其德才竟为大汉重臣,受武帝托孤之任。四方之众,礼谦至诚,万邦之民,皆入中华之门,大汉崛起自在情理之中。

  儒法之间,知其刚、守其柔,以法统六合,以儒化四方,尽得其善。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更适合的制度。解决问题有方法,实现成功无模式,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这是变的自信,也是变的方向。秦变穿越历史,仍有余音绕梁。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百转轮回,有足够的历史纵深面对任何未有之变局,中华故事定有一代又一代人续写华章。儒法之间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梁启超的现代学术思想与20世纪中国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推进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