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儒家
 
栏目列表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爱父母,五不怨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宋代理学家的文学2019-12-31

宋代士大夫谈论理学乃一代风气使然。理学诗的创作也不是理学家的禁脔,一般文人士大夫的诗作也不乏理学气味。如林同《孝诗》充满理学气味,但其人...

把握儒家思想精髓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9-12-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荀学历史与荀学复兴2019-12-31

纵观荀学发展的历史,它一直处于某种“缺席的在场”状态,有荀学之实而无荀学之名。...

齐鲁宗教文化及其特色2019-12-31

齐鲁特有的儒家文化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虽然儒学是否为宗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儒学具有明显的宗教品格已被很多人认可。...

唐宋文言小说中的“三教合一”2019-12-31

中国古代的三教融合往往呈现“以儒家为主导,释道二教向其靠拢”的形态,如释道二教都将“忠”“孝”置于教义中的重要地位。...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宗教中国化2019-12-31

中华文化中具有的“和而不同”“中道宽容”的精神,具有跨时代的文明价值,可以治疗因宗教排他性而导致的宗教冲突和宗教战争,是中华文化对全球化...

统合孟荀:重建儒学体系的路径2019-12-31

荀学的复兴有其历史必然性。宋明以来,作为儒家主流的理学重孟轻荀,以牟宗三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也沿着南宋以来的思想脉络尊孟贬荀。...

观照内心的知行合一观2019-12-31

理解王阳明知行合一观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心中有不良之念时,要赶紧克倒,做到即知即改。...

儒家“德福一致”说2019-12-31

孔子的幸福伦理思想走的是一条“内在超越路线”,“中庸”的道德人格是他所追求的最高目的,这实质上是一种“德福一致”的德性主义幸福观。...

荀子历史意识中的常变与古今2019-12-31

荀子注重从人文精神来看古与今,并将古与今视为交融的互补关系。...

传统儒家的自由观2019-12-31

儒家的自由思想与儒家学者对人性本质的认识息息相关。...

曾国藩被誉为“古今第一完人” 他的修身方法有哪些?2019-12-31

曾国藩被誉为“古今第一完人”,这从某个方面反映了其自身的修为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别人所不及之处。...

儒家文化可以为构建新的世界文化秩序作出巨大贡献2019-12-31

“面对世界文化秩序所呈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当代宗教历史学家詹姆斯·卡尔斯为我们指出了‘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的明显区别,或许有助于我们思...

孔子的“做人”思想2019-12-31

做人为何成为问题?对于孔子而言,这无关乎形而上学或知识论的兴趣,而是与思考人的现实处境相联系。...

在田间地头撒下儒学的种子2019-12-31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田间庄稼茂盛,阳光明媚,教室里书声琅琅,在田间讲儒学,是我最快乐的事之一。...

四书中的“人道”2019-12-31

孔子之教,兼内外而言。对君子的要求,修己安人安百姓,不仅要求修养好自身,还要求关心他人,关心群体,关心天下大事。...

开显于经学的哲学洪流2019-12-31

正如宋明儒学标之以“理学”而足显其精神一样,对宋明儒学整个思想洪流的认识将有益于丰富性的理解。...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2019-12-31

“天”即自然,“天人合一”即是人与自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理念代表了我国先贤圣哲对人与自然关系最朴素、也是最本质的...

宋濂“心学”与元明之际的儒释调停2019-12-31

宋濂身处元明之际,其思想的特异性正体现在,作为一名“居士”,他在一般居士佛教思想家之“崇佛贬儒”与理学家的排斥佛教的两极立场间进行“调停...

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的历史影响2019-12-31

朱熹的《仪礼经传通解》和《家礼》中都有较浓厚的经世致用精神。《家礼》极为重视家庭及宗族伦理,主要关注的是家庭或宗族内的礼仪规范及教育。...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2019-12-31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远的根源是尧舜禹,近的根源是夏商周三代,尤其是西周礼乐文化传统,现实的动因就是他那个时代的“儒”这一文化人或知识分子群...

齐鲁先贤富民思想管窥2019-12-31

齐、鲁作为先秦文化的重要源头,涌现出吕尚、管仲、晏婴、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先圣先贤,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卓著贡献。...

孔子人格修炼的三重境界2019-12-31

《论语》中大量有关鄙夫、野人、小人、成人、有恒者、君子、士、大人、贤人、善人、仁人、圣人等的评述,集中表现了孔子对人格修炼永无止境的层级...

周孔之道与孔孟之道2019-12-31

孟子最早提出“周孔之道”,《孟子·滕文公上》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子游问孝章的深邃意蕴2019-12-31

《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几则弟子问孝之事。对于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的提问,孔子的回答各有不同。他对子游的回答是:“今之孝者,是谓能...

担当思想:儒家思想的底色2019-12-31

崇尚担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气质和精神底色,始终贯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思想长河。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担当思...

“性恶论”是对荀子的误读2019-12-31

说到孟子、荀子的人性论,学术界最流行的说法是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但这种看法实际是有问题的。“性恶”只是对人性做了个事实判...

董仲舒对《论语》的引用与诠释2019-12-31

董仲舒对《论语》的引用,大多采用直接引用的方式。直接引用中有30处是以“孔子曰”的形式出现的,有3处提到了《论语》的称谓和其简称《论》。...

董仲舒公羊学的阴阳之道2019-12-31

董仲舒认为:“《春秋》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终始也。故人惟有终始也而生,不必应四时之变,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

诗与教2019-12-31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