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儒家 > 正文

担当思想:儒家思想的底色

时间:2019-12-31 20:18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徐月高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崇尚担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气质和精神底色,始终贯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思想长河。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担当思想。

 

  崇尚担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气质和精神底色,始终贯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思想长河。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担当思想。周公劝诫“敬德保民”、孔子主张“当仁不让”、孟子期许“舍我其谁”、荀子倡言“人定胜天”、曾子践行“三省吾身”、张载立德“民胞物与”、王阳明阐明“知行合一”、顾亭林提出“匹夫有责”等,君子志在担当,忧乐天下,是儒家脉动的“道统”,薪火相传,绵延千年。所谓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

  坚定政治理想

  儒家“尚志”。孔子推崇“士志于道”,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主张“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在“惟义所在”的道德律令下,大丈夫应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为此,历史上涌现了一批批不屈不挠,勇于抗争,不怕牺牲,冒险犯难,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仁人志士。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是“天下为公”,也就是说“天下为公”是儒家的“终极价值”。

  砥砺为民情怀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儒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突出的价值取向,即强烈的民本思想和家国情怀,主张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担当为民,是儒家推崇君子行为的价值归依和精神动力。无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立德立功立言”,说到底担当是对个人私利的超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则是对这种家国情怀和民本思想的生动写照。

  勇于任事负责

  儒家认为,责任是担当最核心的内涵,一分担当就是一分责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可以由尽责的多寡和范围的大小来衡量。共产党人的担当是对责任的一种“守望”。古人讲,“义不避难,事不逃责”。是否能够尽心履责、勇于任事,这是检验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古人认为:“仕废其事,罪也。”儒家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在其位,谋其政”,显其忠,尽其责。党员干部的担当,根本体现在干事上,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马克思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善于克难破险

  古语云:大事难事看担当。在大事难事面前,最能显示担当,最能考验担当。自古圣贤多磨难。孔子一生“席不暇暖”周游列国,斥于齐,逐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饱受磨难,还被人说成是“丧家犬”。这就是一个生动的缩影。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干事创业的道路上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面对困难和挫折,就是要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胆魄。惟其艰难,才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担当思想:儒家思想的底色

  作者:《中国组织人事报》总编辑 徐月高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