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儒家 > 正文

5分钟让你读懂国学经典的产生(3)

时间:2019-12-31 20:15     来源:凤凰网综合     作者:综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众所周知,经典是文明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追踪历史可以看到,经典形成虽然有一定外在社会、政治因素的偶合作用,内在却仍然仰赖诸多学者们(经典写作与编订者、注释者)的贡献。

  (三)后世儒家经典的扩充与系统重构

  汉代开始,儒家正式取得官方主流思想地位,儒家经典随之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基本文本。于是,《汉书·艺文志》将六艺略——六经之属放在诸多类别文献之首,成为千余年的定式。也正由此开始,六经早已不再是经典原文而已,更将经典的注解或解释文本系统也纳入其中。经典的再消费、注解的不断增衍,使得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数量也随之不断扩充。与此同时,原本作为经典解释的传、记类文本,也同样成为被消费的对象,陆续增加到经典数列之中。如《春秋经》扩展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类经典也增加了《礼记》;更往后,不仅《大学》、《中庸》从《礼记》中独立成篇成为经典,《孟子》也从儒家的子部典籍升格为经典之列。宋、元以下遂有儒家“十三经”之说。而这些历史所表现出儒家经典的不断扩充,本质上仍是后代学者对更多文本进行消费、以及对已有经典文本进行系统重构的结果。这里以两位最为代表性儒家经典解释学者为例,加以说明。

  一是东汉末年的学者郑玄。《后汉书》里说郑玄著作宏富,不仅遍注群经,更遍及当时与经书相辅的纬书及其他典籍等。然而,仔细说来,在六经之中,郑玄并无《春秋》的相关完整注解。而其他四部经典(一般认为,《乐》或无经,或为秦火所焚而不传)的注解,郑玄多从当时东汉之传承,多从古文系统文本加以解释。而说到郑玄注经的具体特征,则是以其礼学系统学说来注解其他儒家经典,即所谓“以礼注经”。具体来说就是以《周礼》为中心的三部礼学经典(《周礼》、《仪礼》、《小戴礼记》)文字和内容,来注解其他经典。郑玄之前,《周礼》已经有刘歆等注解阐释,甚至已经被列为礼学经典之首。但是,《周礼》究竟是否可以归属儒家经典之列,在当时不乏争议:东汉的另一经学大师何休就直其斥为“六国阴谋之书”。然而,经由郑玄对《周礼》的消费,注解之后,直接导致《周礼》再次备受关注,不仅成为郑玄之后的儒家礼学系统的核心所在,更是为后世所接受,成为整个儒家经典系统、甚至国家与社会礼典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根本性经典依据。除此之外,经郑玄消费而成为后世儒家经典文本的,还有《小戴礼记》。郑玄取相传西汉戴胜所作《小戴礼记》,为之注解,而对相传西汉戴德的《大戴礼记》文本则置之不顾。其中原委也不得而知。无论如何,《周礼》与《小戴礼记》之所以能够最终确立为儒家经典,不得不承认与郑玄的理解与注解有着莫大关系。

  东汉郑玄之后,另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当推宋代大儒朱熹。在中国儒学、经学乃至思想史上,朱熹地位不同一般。当代学者钱穆甚至将其视为孔子以下的第二人。与汉、唐以来的经学注解不同,朱熹及其弟子们不仅注解、整理全部五经文字,更着重强调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大有以四书取代五经之势。其实,在朱熹以前,《孟子》已由儒家子部典籍升格为经典,而且《大学》、《中庸》也已经从《礼记》中独立成篇,为儒家所重视与注解。然而,经过朱子及朱门弟子整理、注解之后,儒家经典一变成为“四书——五经”系统,而四书最终形成了经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儒学也最终成为孔孟之学。

  郑玄和朱熹被视为传统经学史、儒家经典注解史上的两座高峰。虽然仔细深究起来,郑玄和朱熹二人关于经典的解释有着诸多不同特点;但是,二人依据各人所理解的经学系统,选择性消费,注解、重组与强调不同的经典内容,却是其相同之处。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他们消费、注释与强调的内容,最终都成为后世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改变了后世所接受的儒家经典系统结构。

  结论

  以上,通过儒家经典形成的历史回顾,考察了在这一过程中,诸多历史人物对于经典文本的选择性消费与重组经典系统的一些共同面相。结论认为,相对于物化的文本,活泼泼的人的选择行为,才是最终确立经典的产生与发展的要素。这一考察的启示在于,经典并非天然地、绝对地存在于某些特定文本之中,而是人的思想与消费行为的产物。而注解经典的工作,同样也是注释者为自我思想代言的结果;注释者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性消费、强调与重组经典文本乃至经典思想系统。这一结论当然瓦解了某一特定历史经典的内在神圣性:只要有注释者的参与与贡献,不断消费与创造,任何时代的作品都不妨可能成其为后世的经典。经典偶像的倒塌也许令某些人无所适从。不过,与其崇拜那些外化的神圣,毋宁让我们崇尚人类内在的自由思考与自主选择的灵活性吧。或许,这才是人类文明的本质所在。5分钟让你读懂国学经典的产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